適度規模的家庭經營可以讓農民更體面
小規模家庭經營當然也有限性。由于規模小但成本高,農民的收入很低;由于分散生產,農民無力抵御因市場競爭帶來的巨大市場風險;生產經營上的彼此摹仿往往造成結構趨同;分散的農戶大多處于劣勢地位,他們低價賣出農產品又高價買進原材料,利益因此大量流失。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把農業變成體面職業。這又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只靠家庭經營,中國農民能夠獲得一份體面的收入嗎?
家庭經營不僅適用于傳統農業,也能適應于現代農業。中央也提出“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這說明可以把現代生產要素引入到農村去,畢竟一家一戶生產經營的效率相對而言還是太低,抗風險能力相對而言也還是比較差。
現代農業生產要素也確實可以進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村。良種、化肥、農藥、灌溉技術與農戶經營規模關系不大,農業機械雖然在小農場上會受到一定限制,但購買適宜的農業機械或者社會化的農業機械服務也能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在這些領域,我們都可以通過引入社會資本進行企業化運作或者增加財政投入等方式,促進農業機械化和科技化水平不斷提高。
因此,堅持家庭經營不動搖絕不意味著要固化目前分散的、小規模的土地經營方式。隨著農村勞動力不斷轉移,土地必然不斷向種田能手集中,這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在中國的很多地方,種田能手靠種植發家進而帶動土地向自己集中的例子已經屢見不鮮。
目前,我國小麥、水稻、玉米的單產已經高出世界均值56. 7%、56. 6%和2. 6%,但仍只是單產前10位國家均值的60%、71%和67%。2011年,全國270個早稻萬畝示范片畝產比所在縣平均水平高122. 1公斤,950個小麥萬畝示范片畝產比所在縣平均水平高142. 5 公斤。如果能妥善應對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等不利因素,我國糧食增產潛力仍然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