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多食用時令水果 食用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春天來了,時令水果有哪些你知道嗎?春季養生很重要,多吃時令水果吃出好身體。
一、山竹
山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對體弱、營養不良、病后都有很好的調養作用。山竹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6.8%,檸檬酸0.63%,還含有其它維生素B1,B2,C4和礦物質,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因此,山竹不僅味美,而且還有降火的功效,能克榴蓮之燥熱。另外,山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對體弱、營養不良、病后都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注意事項:山竹山竹富含纖維素,在腸胃中會吸水膨脹,過多食用反而會引起便秘。另外,山竹屬寒性水果,所以體質虛寒者少吃尚可,多吃不宜,切勿和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冬瓜荷葉湯等寒涼食物同吃,若不慎吃過量,可用紅糖煮姜茶解之。
二、櫻桃
春末夏初,櫻桃“先百果而熟”,它營養豐富,豐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也含有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尤其是鐵的含量,每百克高達6至8毫克,比蘋果、桔子、梨高20至30倍,維生素A的含量比蘋果、桔子、葡萄高4至5倍,食用櫻桃具有促進血紅蛋白再生及防癌的功效。
注意事項:選櫻桃,要看果柄是否新鮮。新鮮的果柄綠綠的,放置時間長的果柄發黑。然后看果皮是否起皺,起皺說明果實摘下來放的太久,失去水份。櫻桃雖好,但不宜多食,否則“爽口物多終作疾”,對人的生命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本草衍義補遺》載文說:“櫻桃屬火,性大熱而發濕。舊有熱病及喘嗽者,得之立病,且有死者也”。由此可見,食用水果一定要講科學,食用得法。尤其是櫻桃經雨淋,內生小蟲,內眼難以看見,用水浸泡,過一段時間就會有纖細的小蟲蟄蟄而出,這時食用才安全,有益身體健康。
三、芒果
芒果果實營養價值極高,維生素A含量高達3.8%,比杏子還要多出1倍。維生素C的含量也超過橘子丶草莓。芒果含有糖丶蛋白質及鈣丶磷丶鐵等營養成分,均為人體所必需。芒果可溶性固形物14%-24.8%,含糖量11%-19%,蛋白質0.65%-1.31%,每100克果肉含胡蘿卜素2281-6304微克,而且人體必需的微量無素〈硒丶鈣丶磷丶鉀等〉含量也很高。
注意事項:飽飯后不可食用芒果,不可以與大蒜等辛辣物質共同食用,否則,可以使人發黃病,目前,其機理還不清楚,但這是世俗經驗之談。又據現代報道,有因為吃了過量的芒果而引起腎炎的病例,故當注意。
四、桑葚
桑葚味甜汁多,是人們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質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每年4-6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洗凈,去雜質,曬干或略蒸后曬干食用。
注意事項:桑葚有黑白兩種鮮食以紫黑色為補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熬桑葚膏時忌用鐵器。桑葚的食用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過量食用后容易發生溶血性腸炎。少年兒童不宜多吃桑椹。因為桑椹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脾虛便溏者亦不宜吃桑葚。桑葚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應忌食。
五、草莓
草莓營養豐富,含有果糖、蔗糖、檸檬酸、蘋果酸、水楊酸、氨基酸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此外,它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每100克草莓中就含有維生素C60毫克。草莓中所含的胡蘿卜素是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物質,具有明目養肝作用。草莓還含有果膠和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化、通暢大便。草莓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注意事項:不要吃畸形草莓。正常生長的草莓外觀總體上呈心形,而畸形草莓表面顏色正常,個頭也大,但在局部有畸形凸起,而不呈正心形,咬開后中間有空心。這種畸形草莓往往是在種植過程中使用了某些植物生長促進激素造成的,可能有損人體健康。特別是孕婦和兒童,不宜食用。
六、荔枝
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癥;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荔枝有消腫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
注意事項:不要連續大量進食荔枝,可在吃荔枝前后喝一點鹽水或者涼茶,綠豆水、冬瓜水、生地湯等也有良好療效。對孩子來說,荔枝和芒果、龍眼等水果一樣,內火重的小朋友最好不要吃,而正常兒童也盡量少吃;對老人而言,有便秘現象的老人盡可能不要食用;特別是有肝病、腎病、糖尿病、胃腸病患者更應慎重
七、菠蘿
菠蘿含有一種叫“菠蘿朊酶”的物質,它能分解蛋白質,溶解阻塞于組織中的纖維蛋白和血凝塊,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炎癥和水腫;菠蘿中所含糖、鹽類和酶有利尿作用,適當食用對腎炎,高血壓病患者有益;菠蘿性味甘平,具有健胃消食、補脾止瀉、清胃解渴等功用。
注意事項:菠蘿可不是人人都能吃的,有過敏體質者應慎重食用;過去吃菠蘿有過敏史者,則應禁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