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采收茄子需要注意哪些?采收后的茄子保鮮存儲方法有哪些?
茄子是夏、秋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大量上市時往往會因滯銷而造成積壓,如不及時采取保鮮措施,會造成難以避免的損失,現介紹幾種茄子儲藏保鮮方法,以提高種植經濟效益。
一、合理采收
茄子耐熱不耐寒,對低溫很敏感,在7℃以下儲藏會出現冷害。儲藏時的主要問題是果柄脫落和果實腐爛,難以長期儲藏。用于儲藏的茄子,應在果實發(fā)育足夠大, 果皮已著色、光亮平滑,種子尚未發(fā)育完全(即剛開始轉成黑色)時進行采收;采收過晚,茄子過熟、老化,食用價值降低,采收時最好用剪刀將果柄剪下,儲藏時 保留大萼片和一小段果柄。
二、采后處理
茄子在儲藏期間的病害主要有褐紋病和綿疫病等。在儲藏時果柄和萼片易腐爛,并易與果實脫落。果實易長病斑,最后造成全果腐爛。因此,茄子在入窖儲藏前一般 常用0.01%~0.025%防落素或2,4-滴溶液處理果柄,防止茄果脫把;并用苯甲酸溶液洗果滅菌,以減少果實腐爛。
三、儲藏方法
茄子儲藏的適溫為10~13℃,相對濕度85%~92%;茄子對二氧化碳比較敏感,氣調時宜采取低氧氣、低二氧化碳指標,以降低呼吸和減少體內乙烯合成,防止果柄脫落和果實老化。
1. 溝藏法
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溝,溝深1.2米、寬1~1.5米、長度視茄子的數量而定。茄子采收后先在陰涼處預儲,待氣溫下降后再入溝儲藏,以后隨氣 溫下降而分層覆土。入溝時將果柄朝下一層層碼放,第二層果柄插入第一層空隙處,可碼放4~5層,每層碼好后覆蓋一層牛皮紙或干凈的干草。埋藏茄子時,每隔 3~4米豎一通風筒或預溫筒,以保持溝內適宜溫度。采用這種方法一般可使茄子保鮮儲藏40~60天。
2. 窖藏法
①建窖。秋分至寒露時選擇地勢較高地塊,挖東西向底寬1米、上口寬1.2米、深1米、長20米左右的坑,東西兩端留窖門(坑壁的傾斜度要根據土壤情況而 定,防止坍塌)。窖坑四周再堆16~17厘米高的土墻。同時在南北兩側壁按2.3~2.7米距離相互交錯地挖好通風孔,以備必要時進行通風。窖坑挖好后, 經過數日暴曬,使水分蒸發(fā),再蓋窖頂。先在土地上每隔1.7米,南北向鋪設一根檁,檁上鋪17厘米厚玉米秸稈和2厘米厚干土,入窖后隨天氣轉冷再陸續(xù)加 厚,最后窖頂土達17~23厘米厚即可。在窖中央留一個0.8米見方的窖口,以便人員出入和通風。
②入窖。入窖最好在涼爽的早晨進行,這樣不會影響窖溫。入窖前在窖底先鋪一層6~7厘米厚的干沙土,以調節(jié)窖內濕度,避免茄子入窖濕度過大。在靠窖口和兩 端要留出1~1.7米的空地,以便管理。第一層茄子柄向下埋入土中,第二層茄柄向右上方傾斜,第三層茄柄向左上方傾斜,每層兩側茄柄向外,逐層碼至50厘 米高左右,一般碼3層,若茄子較小,可碼4層。碼好后上面先覆蓋一層用蒲草編成的薄席,席上再覆一層牛皮紙,這樣在儲藏時期果實之間可保持較高的溫度,入 窖后東西兩端的窖門可先用玉米秸等遮蓋,當窖溫穩(wěn)定時,再用土把窖口封嚴。
③入窖后管理。由于窖北有風障擋風,窖南有風障遮陰,窖內受日曬和北風的影響較小,所以窖內溫度變化也小。一般窖內溫度應保持在9~10℃;溫度大于 10℃時,夜間把通氣口打開,次晨日出時再蓋好以避免日光暴曬;溫度低于9℃時,中午打開通氣孔通風升溫。因為茄子上面覆蓋蒲草席和牛皮紙,這樣可較窖溫 高1℃左右,而且可減少外界氣溫影響。因后期不宜每天進出,但當窖口1米處溫度在5~8℃時,窖內溫度為9~10℃,茄子間溫度略高于10℃;當窖口1米 處溫度低于5℃時,隨溫度下降冷害和腐爛將會加重。入窖初期,因外界氣溫較高,茄子本身呼吸作用也較活躍,窖溫急劇增高或接近15℃,只用窖口通風不能降 溫時,則應在夜晚將窖門和通氣孔全部打開,次晨日出前再蓋好。這個時期的降溫工作要特別注意。為了保持茄子的新鮮品質,窖中一般應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 80%左右。在正常情況下,經過半個月的儲藏后,果面便凝有一層細微的水珠,這樣果面才不致萎蔫。但濕度過高易發(fā)生綿疫病。此外,要經常檢查,入窖初期每 5天檢查1次,后期每10天檢查1次。凡果面光澤度較差,萼片邊緣稍有萎蔫而尖端向上反卷者應先上市,這樣可陸續(xù)供應到12月底。
3. 保鮮袋儲藏法
將選好的茄子裝入高密度聚乙烯袋內,封存或敞開袋口,當袋內氧氣含量為10%~20%,二氧化碳含量為1%左右,乙烯含量低于0.1毫克/升,溫度保持在13℃時,能保持其原有品味和鮮度4周左右。